为什么节假日不适合去旅游呢 3大原因介绍

用户投稿 591 0

节假日,不仅到处都是人山人海的画面,而且住宿价格贵。有人吐槽每年的节假日出行状况,看似省了200元的高速过路费,实则,可能2000元的住宿费都多花出去了。
很多人坦言,节假日期间,自己更愿意待在家里,看着人们堵。话是如此,可是每年节假期期间,各地堵车长龙却丝毫不减。既然人人都明白节假日“人挤人、消费高”,为何大家还要挤在一起出游?

大部分人认为,这是因为大家的节假日都凑到一块了,上了一年班,365天中可自由支配的就这几天,哪怕明知会挤,也只有这个时间段能出门溜溜。实际上,该原因,只是节假日“人从众”现象最基础的解释。从根源而言,“人从众”现象,还要从归根于以下3大原因。1、国家经济水平的发展改革开放以前,人们兜里没钱,吃不起饭,别说旅游,连日常的温饱问题都难以解决,根本不存在旅游的说法。

随着祖国的强大,各大基建设施的建设完工,不仅高铁、飞机、汽车等交通变得亲民便利,而且人们的钱袋也鼓起来了,这时候人们的生活才普遍产生“徒步、跟团、自驾”之类的旅游概念。

如果自己的祖国,不够强大,没有四通八达的高铁、高速和航班等便利交通条件,即使人民有假期,也只能被高山峡谷所隔绝到交通闭塞的乡下,难以在各大风景名胜区汇聚一堂。

唯有“高山被翻越了,峡谷被跨越了”,节假日“人从众”画面的现象才有出现的基础。节假日人头攒动、人声鼎沸的画面,从本质上讲,是新时代经济繁荣昌盛的象征。

国家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一个“饿殍满地、哀鸿遍野”的东方落后大国,发展到如今“国泰民安、傲立东方”的泱泱大国,其间经历了多少风雨坎坷,鲜血热泪,这是个人永远也难以想象的。我们之所以有今天节假日“人从众”的人民安居乐业之画面,饮水思源,最根本的原因,离不开一个经济发展日益强盛的强大祖国,以及英雄先烈们的伟大付出。

2、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

节假日“人从众”画面,也与祖国名山胜水的旖旎风景相关。万里长城、长江黄河、珠穆朗玛峰、布达拉宫、雪域昆仑、呼伦贝尔大草原……浩浩神州,江山如此多娇,美丽的祖国大好河山,无形中吸引着我们前往驻足观赏。

比起各大名胜景观的魅力,人挤人、花费高,又算得了什么。人生匆匆,能够一览祖国大江南北之神州故地,何乐而不为。

3、国民精神世界的开阔

旅游,从本质上讲,是一种偏向于精神层面的活动,和仅停留于皮肉阶段的“吃喝玩乐”有着明显的区别。如同阅读。

阅读是通过文字所传达的信息,从书面上了解各大名家的智慧、品格与世界各地各个时间段发生的事,从而陶冶自己的情操,给自己的心智带来启迪。

旅游,则是动一发而牵全身般“行走中的阅读”,不仅仅是通过视觉上的阅读将世间万物纳入脑海,还亲身去“踏足、触摸、倾听、感受、体验、思考”一个世界的千相千面。

亲足踏往异域他乡去进行实地考察,亲手翻看真实存在于世间的景观、文化、民俗与地道风物,亲身化为书里世界的各色世相,跨越千山万水,忍受日晒雨淋,体验高寒缺氧,融入世间万千生灵那并不行云流水的日常生活中,体验人们生动鲜活的酸涩、甜美、苦痛与激情,增长世界各面的见识,真正明白人生的不完美,从而更加随性洒脱、睿智包容的面对生活。

唯有当人们精神层名的追求更高之后,旅游才会成为一个社会所关注之物。旅游,从侧面反应的是人们生活质量、精神世界的提升。

所以,我们要辩证地看待人们节假日出门旅游的行为,这不是“凑热闹”,也不是“花冤枉钱”,更不是“活受罪”。

世间千面,热闹与繁荣也是其中一面,能亲身体验祖国人声鼎沸的繁荣欢腾场景,对华夏子裔来说,何尝不是一种荣幸与自豪。

可怜多少先烈英魂们奋斗终生,最终遗憾九泉,也没有见证到这样的场面。

发布评论 0条评论)

还木有评论哦,快来抢沙发吧~